统战知识
统一战线有关概念
2017年05月11日     (阅读:)

1.党外人士:2005年12月15日,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规范使用统一战线工作中若干重要称谓的意见〉的通知》,对“党外人士”的称谓做了明确规定,指出“党外人士”是“特指中共党员以外的人士,是对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统称”。

2.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海外等领域的代表人士。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一是政治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主要是坚持爱国立场、拥护祖国统一。二是业绩突出,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三是群众认同,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条件。

第一,无党派人士要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也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第二,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在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是以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第三,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尚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需要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贡献和影响,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人士。

第四,无党派人士一般不与其他统战对象相交叉。统一战线所称的无党派人士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无党派人士指除民主党派成员以外的14个方面统战对象中的无党无派成员。狭义的无党派人士仅指15个方面统战对象中被列为无党派人士的那部分人。这部分人除了党外知识分子、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有交叉外,一般不与其他方面统战对象交叉。

4.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

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其他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

5.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是:

(一)民主党派成员;

(二)无党派人士;

(三)党外知识分子;

(四)少数民族人士;

(五)宗教界人士;

(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

(九)香港同胞、澳门同胞;

(十)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

(十一)华侨、归侨及侨眷;

(十二)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打印    收藏
上一条:统一战线基础知识问答——“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下一条:【权威发布】2017年统战工作定调!孙春兰带你划重点!
关闭窗口
党委统战部官方网站二维码